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扫帚村”里的守艺人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吴兴区埭溪镇山宕村,一辆满载着竹枝毛料的货车正停在村民陈柳新家门口的空地上。陈柳新说,这是从隔壁村收来的扫帚原材料,成捆的毛料卸下后便被整齐堆放在陈家的扫帚作坊内,等着下一步的工序。
  山宕是埭溪镇远近闻名的扫帚村,有着200多年扎扫帚的历史。全村半数以上的男女老少都有一手扎扫帚的技艺。今年56岁的陈玉权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扫帚了,如今儿子陈柳新子承父业,父子俩将这扫帚生意越做越大,也给不少村里的老人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这一步叫‘去叶’。”作坊内,陈玉权正熟练地将竹枝上的杂叶去除,烘、捻、绑、敲、钉……经过一系列娴熟的操作,一把扫帚便制作完成了。“扎扫帚看起来简单,其实工序特别多,每道步骤都马虎不得,要不然扎出来的扫帚就不牢固。”陈玉权说,做扫帚时,要将捆扎扫帚黑色胶板带固定在木桩上,用腰和脚的力量将成捆的竹枝扎牢固,最后再用细竹枝固定,一把结实耐用的扫帚才算制作完成。
  陈玉权的作坊招了7名长工,平均年龄70多岁的他们都有着几十年的扎扫帚经验,今年已经76岁的陈节庆便是其中一位,从19岁开始学扎扫帚,一做便是57年。“我现在一天只能扎八九十把,以前年轻的时候,一天能做120多把呢!”陈师傅笑着说,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估摸着明年就得“退休”了。
  其实,村里不少人都是从上一辈手中传承了这份扎扫帚的技艺,代代相传,才成了如今的“扫帚村”。“以前交通不便,我父亲都是挑着扁担出去卖扫把,光是山路就得走几个小时,现在不一样了,送货方便,收入也涨了。”陈玉权说。
  不用送货的日子里,陈柳新两三天便要去周边村庄收一次毛料,目前固定去收毛料的人家就有300多户。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小捆毛料收来0.6元,制作一把扫帚需要毛料5捆或6捆,所有小工一天下来可以制作1000把扫帚,每把扫帚的净利润在0.8元到1元不等,这样下来,每月的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近年来,村里交通越来越方便,山宕村扫帚的销路也越来越广,除了卖到湖州其他区县外,江苏、上海也有不少的订单,扫帚生意越做越大,山宕村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公司名称: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3513814003
微信:13513814003
邮箱:server@myeja.cn
地址:焦作市扫帚工业园
版权所有: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豫ICP备15003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