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扫把撑起大产业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次
朗河的吉里格朗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一亩七分半。为了增加收入,村民们摸索出了种高粱扎扫把的路子。今年39岁的吐尔逊·买买提是土生土长的吉里格朗村人,他告诉记者,该村扎扫把的历史至少有50多年了。由于土地少,村民们纷纷到附近承包土地种植高粱,大户每年承包的土地有100亩至150亩,收获后,高粱拿去当饲料或用来酿酒,而剩下的高粱秆则被用来扎扫把。
每到收获季节,晒谷场上到处是摔打高粱穗子的村民,火红的高粱粒子堆成了小山,看起来非常壮观,最繁忙的时候大户每家雇十几个小工还忙不过来。
吐尔逊·买买提告诉记者,地里产出的高粱差不多刚好够一年的承包费、种子、机耕费等各种费用,要增加收入还得靠扎扫把。2007年,村里成立了扫把协会,还专门注册了“吉里格朗扫把”商标。
扎扫把帮助当地村民们实现了增收致富,但分散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限制了村民们的增收幅度。近年来,在村党支部、“访惠聚”工作队的引领下,该村通过整合全村资源,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大力扶持,加快构建高粱扫把产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扶持成立了红穗扫把合作社。合作社对全村的高粱种植、扫把制作、销售推广进行了科学规划,逐步实现了种植、制作、销售一条龙,工作队还多方筹资建成了20亩的高粱晒场供种植户使用。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还在高粱晾晒场附近扩建了鸽子市场,把高粱粒作为鸽子饲料向外销售,使当地的扫把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链,实现了扎扫把扎出大产业的致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