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扫帚变摇钱树 海口“扫帚村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南坡仔村是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的一个普通自然村,人口不到300人,但却很有特色,整个村庄几乎家家户户加工扫帚,且“扫”出了一条致富路。每年仅加工扫帚这一项可给该村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500元,不少村民盖起了新房,扫帚产业越做越大。
    扫帚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记者一到村口,便立刻感受到了“扫帚村”的独特风景,村民的庭院里堆满了做扫帚用的原材料,如竹子、芒草、葵骨等,屋子里到处是扫帚半成品和成品,还有部分拖把和撮箕。村民们正在扎扫帚,一排排扎好的扫帚靠在墙壁上,等待入库。
    村民陈大爷满脸堆着笑,他说:“我每天都干这个活,多年不种地了,现在手艺越来越好,眯着眼睛都能做扫帚。这些料都是外面进过来的,像葵骨这种原料,是从外省运进来的,成本比较高,用葵骨做的扫帚,批发价每把可卖到15元,每把利润在2元左右,扫帚的销路一直很好,有时候还供不应求。我一天能赚到60元以上的加工费用,我家还有很多扫帚品种,扫帚就是我家的摇钱树。”
    全村有十几个加工大户
    村委会干部陈海涛对全村的扫帚加工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了村里情况:“我们村村民从事产品加工有很长的历史了,听老人说,以前加工过炮竹、绳索等,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开始加工扫帚,加工扫帚有40多年了,从2000年开始才逐步形成规模。目前,除五保户、外出经商户外,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加工扫帚,扫帚的品种日益丰富,多达十几种。算起来,现在全村加工扫帚的有50多户,加工大户有十几家,不少村民都盖起了新楼房。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村庄扫帚加工年收入近百万,人均可达3500元。”
    地少且贫瘠 靠加工业赚钱
    据了解,南坡仔村现有人口282人,但耕地只有165亩,与其他村相比,明显地少人多。不仅土地相对较少,而且很贫瘠,再加上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溉条件差,几乎是靠天吃饭,村民种地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农民种点瓜菜。为了增加收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利用本村加工扫帚的传统,鼓励村民发展家庭加工副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如今这个副业已“反客为主”,成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村干部陈海涛说:“我们村只是从事扫帚加工,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我们村扫帚生产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客商主动上门来要货,农民不用担心销路,每年的收入都很稳定。”
    销路不愁 只是利润太薄
    在陈海涛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加工大户陈文天家里。陈文天房子的大堂就是加工场地,5位工人正在从事扫帚加工,他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经过4道工序后,一把扫把就做成了。陈文天告诉记者:“我们加工的扫帚销路很好,只是利润太薄,每把扫帚只能赚5毛钱左右,虽然规模扩大了,但是总利润还是差不多。现在芒草涨价了,每斤卖到4元,幸好我前几个月就进了材料,利润稍微要高一些。”陈文天加工扫帚多年,前几年利润高,他赚到了钱,去年盖了一栋新楼,花了20多万元。
    工人林女士也是本村人,她说,老板给她按件计酬,她每天能赚到30到40元的加工费。“我认为这样很好,比到外面打工舒服,离家近,可以照顾家人和孩子,比干农活轻松多了。”
 

公司名称: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3513814003
微信:13513814003
邮箱:server@myeja.cn
地址:焦作市扫帚工业园
版权所有: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10372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