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扫帚加工厂把贫困“扫走”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次
“六里村是崮云湖街道办唯一的一个贫困村,只要这个村脱贫了,整个街道都脱贫了。”近日,在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六里村,该村的第一书记刘峰带本报记者参观了刚修建完的进村道路和为脱贫致富兴办起来的加工产业。其中一个是扫帚加工厂,所加工生产的扫帚,都被他所在的长清城管执法部门收购,用来清扫城区道路。他想用这些“扫帚”,把村里残留的贫困慢慢地扫走。
四十多岁的刘峰来自长清区城管执法局,到崮云湖街道六里村任第一书记已有4个月。“六里村现有人口120户、437人。其中贫困户35户、104人,长期在村居住的有92户,外出务工人员132人。”自从来到六里村任第一书记,村里的贫困户他都进行了走访调查,得知导致部分村民贫困的原因大都是疾病、年老残疾,劳动就业困难而无法外出打工的家庭。刘峰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他决定根据村里自身情况,兴办产业来帮助贫困村民提高收入。
根据六里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刘峰想到“娘家单位”城管执法系统的工作性质,城管保洁日常清扫工作需要大量扫帚,他决定重点扶持发展扫帚加工产业,来解决村里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扫帚生产加工完再由长清区城管执法局以市场价格全部收购,从而保证了扫帚厂的销路。刘峰想到后,就马上推进这个项目。
记者看到,目前扫帚加工厂运转良好,预计一年营业额可达25万元,实现40人就业脱贫。
由于生产扫帚是力气活,大都需要男人,刘峰考虑到应该给村里贫困的妇女们也找点工作。机缘巧合,刘峰得知了一个可以利用加工包装袋来增收的项目。他跑前跑后,积极协调一家纸袋包装公司,经过努力,该包装公司在六里村设置了纸袋加工点,原材料由纸袋包装公司提供,村里安排贫困户中的10位家庭妇女就业。纸袋加工完成验收后包装公司回收成品。这个项目计划一年能为这些贫困户增收10万余元。本报记者跟随刘峰及村两委会成员一块来到纸袋加工点参观,记者看到,加工点大约有七八个妇女正在加工着包装袋,现场工作有序,有的叠纸盒,有的刷粘胶。“特别感谢刘书记给我们在家门口找了这么好的工作,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赚钱补贴家用,还耽误不了家里的事情。”一位正在叠纸袋的妇女高兴地向记者表示,这个工作是以计件算收入多劳多得,晚上吃完饭干完家务,没事也可以过来加个班挣钱,挺好的。
刘峰通过走街串户发现,村内有部分老年人患有眼疾,因为贫穷无法医治。他就联系了济南一家眼科医院到村中为村民免费义诊。
六里村唯一的进村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刘峰积极协调扶贫办,争取扶贫资金17万元,经过近一个月,修好了一条宽6米长1公里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方便了,下雨后的道路再也不泥泞了。道路修建后,长清区城管局也积极给予支持,对进村口和沿途两侧进行了绿化,在进村口设置了进村牌坊,该项目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绿化养护全部由城管局负责。
脱贫是全社会的工作。记者采访中,恰遇崮云湖街道副主任刘长勇、扶贫办主任李承忠和妇联主任王敏也赶来村里,为村里的特困户送上了一家600元的慰问金。记者跟随刘副主任等人一起进入一些贫困家庭家里发现,一些贫困户比较积极地配合政府部门,利用闲暇时间外出打工挣钱,虽然贫困,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但也有个别贫困户,等着吃政府补助成了习惯,宁可闲着也不愿意多干点活补贴家用,家里也不愿意打扫。“个别贫困户把政府补助当成理所应当的,养成懒惰习惯,家里脏得都进不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