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把老板”闯天下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次
“大家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加工,把我们的扫把编织得更好,卖得更远,创造更多的收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高地村,海南富竹环卫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陆纪成正在指导着本地的工人们认真地生产着竹编产品。
陆纪成正在指导工人们生产竹编产品
竹编产业在白沙一开始是在七坊开始产生雏形,但在白沙全县,甚至在全省这都是一个新兴产业。七坊盛产竹子,根据地方实际,近年来,七坊镇党委政府着力谋划竹编产业发展,而陆纪成和他的富竹环卫制品有限公司也成功的赶上了这趟“快班车”。从2019年开始,陆纪成开始了解到竹编产业并慢慢地对它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己一直在找的产业,它既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又可以带动当地的贫困户一起增收。于是,陆纪成特别留意全省的竹编产业和市场情况。“考察一轮下来发现,白沙甚至全省的竹编制品几乎都是从广西等地采购,作为消耗品市场需求量大,但目前全省都没有一个生产基地,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产业。”陆纪成说。于是,他开始与七坊镇党委政府沟通,希望可以发展壮大竹编产业,帮助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年4月,陆纪成注册了海南富竹环卫制品有限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以“政府+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正式开启了竹编事业和帮扶之路。
原本竹编制品工艺是一项他们所不熟悉的技艺,于是,在七坊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陆纪成和七坊镇的妇女同志们一起从零基础开始,他们从市场买回了一把扫把,把大家聚拢到一起,通过不停地把扫把拆开然后重新组装,反反复复,对遇到的难题大家展开讨论,并不断研究如何才能把扫把制作得更加耐用更加美观。
海南富竹环卫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陆纪成
慢慢地,他们的第一个竹编扫把开始成型,便开始大面积投入生产。“这在我们村也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大家晚上、下雨天或者农闲时就坐在一起编织,一天下来每个人能编到4、5把扫把,每把能卖6块钱,闲暇时间能增加不错的收入。”南洋三队脱贫户麦亚翁说,“早上收割完胶水后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现在村里有了这个新的门路,更多的时间可以用编织竹扫把,然后卖给公司。”如果是领取扫把配件进行组装的村民,每人每天能组装70至80把,收入约70至80元一天。
竹编产业不仅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农闲时的增收渠道,它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七坊的竹子价格。据了解,七坊镇竹林面积共计2180亩,盛产粉丹竹、青皮竹,竹子材质柔韧耐用、纤维细长。过去,七坊镇的竹子主要卖给芭蕉农和建筑商,用于芭蕉树固定和搭建分站脚手架。卖一根竹子价值仅有2到3元之间,效益不高。而如果用来制作竹扫把,一根成材的竹子能够制作出4至5把,一把扫把市场价5至18块钱,经过加工使竹子直接实现了十倍的增值。
为了进一步扩大竹编产品的生产速度和产品种类,在编织技术成熟后,陆纪成开始从采购回专业的竹编产品加工机器,既把加工出来的竹丝分发给需要的农户进行进一步制作,自己的工厂里也招聘大量的贫困户进行生产。
“原来家庭收入来源少,现在我在厂里工作一个月能赚到2000来块呢,而且上班时间就在家门口,真是再好不过了。”七坊镇高地村去年刚刚实现脱贫的符永美说到。
现在陆纪成的厂房里已经从原先只能生产马路扫的小厂变成了还可以生产竹扫、芒花扫、竹耙和竹筐的成规模的大厂。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带领着大家从不会生产到生产了一万多把竹扫把,能带动的贫困户也从原来的0户到现在的40多户,贫困户每月收入2000至2500元,让他充满了成就感。
竹编制品生产基地
但这对于陆纪成来说,这只是他和贫困户们竹编产业的开始,未来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对于未来的竹编产业和贫困户们的致富增收他有着更多的规划。
竹编制品
陆纪成说,现在他已经解决了竹编制品的工艺和产量难题,接下来,他将在大家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开白沙甚至全省的竹编制品销路难题,让更多的客户知道并使用白沙的竹编制品,努力把现在的竹编厂发展成全省最大最好的竹编制品生产基地,扩大白沙竹编制品的销量,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让竹编产业成为七坊全镇甚至白沙全县广大已脱贫群众的增收渠道,助力更多脱贫群众通过竹编产业实现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