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做好扫帚产业大文章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扫帚虽然不起眼,生活中却离不开它。编织扫帚是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拉、摔、揉、绑……短短几分钟,经过手艺人的巧手,看似杂乱的枝条变成了一把把整齐漂亮的扫帚。新化县孟公镇大岩村有着40多年的编织扫帚传统,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个“扫帚村”,见证了一把把扫帚的诞生,也记录下了村里人延续下的老故事。他们不但“编织”出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美丽生活,而且更是脱贫改坚大战役中一个精彩的缩影!    大岩村,地处新化的西北部,现有人口2248人,共有耕地面积2000余亩,属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地区。该村人多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或经商,在家的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妇女及留守儿童。村里还有48户135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何让这些贫困户早日脱贫,孟公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广贫困户发展扫帚产业,在大岩村建立集中连片扫帚草种植示范基地。去年当选的村主任肖六姣,是一位敢想敢干的女性,她和支部一班人,以脱贫攻坚工作为主抓手,吃透政策,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做好扫帚草脱贫致富这篇大文章,积极打造“扫帚村”名片,让大岩扫帚“扫”出新化,走向全国。     “大岩村的土地很粘,很适合我们的传统产业一一扫帚草种植,因为扫帚草是我村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也是一项大有优势的传统产业,更是我村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记者一进大岩村,村主任肖六姣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九月的大岩村,不但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丽风景,更有“编织扫帚奔富路”的精彩画面。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扫帚草;屋前院后,都能看到织帚人。
  记者在肖主任的陪同下,来到了扫帚基地参观。在基地看到,株株扫帚草在秋风的吹动下,频频向我们点头“问好”。在基地高处,我们放眼望去,扫帚草在稻浪的点缀下,展示出金黄的美。   已有40多年制作经验的八旬老人肖时益是村里做扫帚的一把好手,记者见到老人时,他灵巧的手指在帚条中飞快地穿梭,不一会一把扫帚的雏形就呈现眼前。一边编扫帚一边向记者讲述起大岩村编织扫帚的历史。“从70年代开始,我们才开始做扫帚。一开始做的时候只有4户人家,由于尝到了甜头,村里编织扫帚的人才陆续发展壮大,直至现在家家做扫帚。”
  贫困户刘华交,和记者谈到扫帚产业时,脸上流露出幸福的表情。现年41岁的刘华交,因2017年3月份的一次交通事故,致使家庭陷入了困境。而此时的刘华交,并没有怨天尤人,还是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树起了生活的勇气。他今年种植了7亩地的扫帚草,60亩的吴茱萸药材基地,还承包了128亩水田养鱼,虽然鱼塘和药材刚起步,但前景乐观。刘华交告诉记者,仅今年的扫帚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虽然做扫帚是个繁锁活,稍微累一点,但对于我们老人来说,编织扫帚既可锻炼了身体,又可创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传承了民间工艺。”肖时军老人满脸笑意的说。(作者:彭剑峰)

公司名称: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3513814003
微信:13513814003
邮箱:server@myeja.cn
地址:焦作市扫帚工业园
版权所有: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10372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