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笤帚 扫出致富路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次
日前,蓝田县小寨镇上岱峪村的村民舒东峰,把自己编织的965把笤帚送到胡家庙街办的保洁公司。拿着卖笤帚得来的1万多元,老舒高兴地咧嘴笑了。
贴心,真情融入助脱贫
上岱峪村地处秦岭深处,路窄沟深,林密地贫,全村192户人家,人均不足1亩地,是目前新城区帮扶的15个村中,距离最远、条件最差、贫困户最多的省级贫困村。
舒东峰是蓝田县小寨镇上岱峪村贫困户,家里有6口人,由于父母长年患病,两个娃需要人照顾,只能在山梁上“刨食”,做点小买卖,全家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自新城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以来,舒东峰就成了新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逢春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对象。
邓逢春去他家好几次,舒东峰都借口有事不见。一天,舒东峰开着农用三轮车从镇上卖瓜归来,半路上碰到来家访的邓逢春。邓逢春二话不说就坐上了车。一路上,舒东峰满脸愁容。邓逢春问:“你咋咧?”舒东峰说:“借个车卖瓜,车主急着要车,可我还剩100多公斤没卖掉,这可咋办呢?”邓逢春稍作迟疑说:“这瓜我买了,刚好也把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犒劳一下,给你帮个忙。”满心焦虑的舒东峰一下子散开了愁容。
还有一次,听说舒东峰的母亲好长时间没有吃肉臊子了,邓逢春立马买了2.5公斤肉,在舒东峰家亲自下厨做起了“户县臊子”。温情的关怀,细心的照料和生活环境的初步改善,给了舒东峰莫大的安慰。一来二去,舒东峰和邓逢春成了朋友,啥事都愿意找邓逢春说说。
制宜:小毛竹“编织”出好日子
今年6月,邓逢春发现上岱峪村周边山坡上生长着大量的野生小毛竹,平日里,村民都用它来编织笤帚,打扫院落。邓逢春灵机一动,心想能不能让舒东峰编织笤帚,卖到城里来换钱。于是,邓逢春从城里买来了笤帚样品,和市区多个保洁公司商定好收购价格,并指导舒东峰搞起编织。
起初,舒东峰有点犹豫,怕做不好,邓逢春就鼓励他加油干,还为他买来铁丝和手钳。很快,邓逢春就上手了,还叫全家都来忙活,20天就编织了965把笤帚。这965把笤帚,成为上岱峪村向山外输出的第一批“商品”。
到了9月初,舒东峰家已经编了3000多把笤帚,挣了3万多元。邓逢春还帮舒东峰高中毕业的大儿子找到了称心的技校。舒东峰感激地逢人就说:“多亏了邓哥,我家才增加了收入,娃才有了学上。现在,俺媳妇和俺妈再也不为钱拌嘴了,一家人可亲了。”
精准:“一户一策”精准扶贫
自今年驻村联户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新城区人大帮扶组包抓了蓝田县小寨镇上岱峪村、普化镇贺坡村两个贫困村。帮扶组从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产业项目扶贫、文化精神帮扶、医疗健康扶贫以及两委会建设等方面入手,先后为两村投入资金61.6万元(上岱峪村投入30.6万元、贺坡村投入31万元),有力地助推了两村脱贫致富。
持续开展联户帮扶。35名包户干部坚持每周走访帮扶对象,为贫困户送去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等;资助2名贫困家庭子女在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汽车维修;垫资3000多元为帮扶对象看病;为村民捐赠了价值3.6万元的衣物;联系民营医疗机构免费为村民筛查白内障。
扎实推进危房改造。23户危房改造修缮(D级危房17户、C级危房6户),除3户由于宅基地等原因外,其余20户全部动工,2户已完工,12户已领到第一笔危房改造补助款31万。
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生态游”,农家乐由过去的2家增至24家,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引导开展种植养殖业,为贫困户提供4.2万元的鸡苗,落实10户产业帮扶资金5万元;帮助贫困户联系销售笤帚3000多把,收入3万余元。
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争取县上项目资金122万元,修建了580米的联组入户路,5.3公里的村路拓宽工程正在施工;申报资金48万元,计划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成员单位添置垃圾桶200个、垃圾清运车1辆。
帮助贫困户脱贫是扶贫工作队义不容辞的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贫困户逐步与市场对接,最后达到党支部带头,贫困户建立合作社自行经营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为贫困户“造血”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