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背后的竹扫把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次
我家屋背后是山,青山;我家门背后是山,黄山。
到过很多朋友家,物华天宝,应有尽有,看得见;人杰物灵,有也没有?不知道;每进一家,推开豪门,其卧室有甚内容不晓得,其客厅其厨房其阳台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有所当有,不当有亦有(如麻将桌如录像带),家产是那么丰富,却有一样当有而未有,此处暂不表,容后再说不迟。
侯门深似海,推开侯门,我常习惯性地往其门背后细觑,与室内各处超市一般大不同,侯家之侯门背后,整洁如新,空无一物;有没有一座黄山?十之一者,有座假山,摆放一盆多肉啥的。这是城乡差别,更是时代差别吧,你家摆的是假山,我家摆的是黄山。
我爹我娘,把山移至家,放到了门背后,砍来一根灌木,削皮削节,做了擂田棍,一春一夏,一秋一冬,青变灰,灰变黄;砍来小虬树,小刀细斧,粗雕慢刻,长的,制锄头把,短的,造斧头把,再短的,做柴刀把。虬树在我家屋背后,青青又绿绿,移至我家门背后,灰灰又黄黄。你那是绿了芭蕉红了樱桃,我这是灰了记忆黄了岁月。
灰黄得很厉害的,自然是竹扫把,竹子在屋背后山头,经年都翠绿,风吹,他是绿的,雨打,他是绿的,霜打,他是绿的,雪压,他是绿的,比其他植物,生命力旺盛多了;然则,他一旦到了我家门背后,就黄了。我娘砍来竹子,拣竹尖上竹枝,捆一扎,三五分钟,便制造了一把竹扫把。竹中竹枝粗而壮,如木棍了,不合我娘教子兼爱子之道;竹尖上竹枝既尖又细,我娘以之来教子与爱子,恰恰好。
我娘制造的竹扫把,不是打扫地的,是打扫人的。
我曾有一个诨名,叫勒斯老倌,普通话里叫什么?是调皮蛋吧,不完全是;是熊孩子吧,不完全是;是捣蛋鬼吧,不完全是,三分调皮,三分熊样,三分捣蛋,还有一分戾气。前天跟这人打架,昨天跟发小往人家水缸里倒水沟水,今天约小伙伴去对面菜园子偷别人家甜蔗大嚼,我娘气得不行,不声不响,走到门背后,抽出竹扫把,反手持在背,走到我面前了,一把揪住,骂声与扫把齐飞,我哭与狼嚎同调。教科书说是,寓教于乐,我娘是,寓教于竹扫把:还去做麻烦孽吧?还去偷人家东西吧?上课还做小动作吧?你在喝你妈妈的百事可乐,我在吃我娘的百事可教。
这百事可教,便是竹扫把。竹扫把做刑具,非常科学,木棍行刑,是会打断你那狗腿的;别说菜刀了,菜刀一刀可致命的哪;高悬霸主鞭的,不会是娘,是土匪王,皮鞭是能抽成内伤的。如果要推选母亲教子首选,我单勾竹扫把,这刑具保证不伤你筋,不保证你不疼;保证不动你骨,不保证你不哭。不是不疼,保证让你疼得滚地撞墙;不是不哭,保证让你哭得鬼哭狼嚎。这疼这哭,由不得你不长记性。
我不说我了,说我孩子他妈,孩子他妈带副眼镜;带眼镜的,都是有知识的,有知识的,都是蛮温和的,所谓温和,照我理解,就是不使用竹扫把的。孩子他妈算枉戴了那副眼镜,我家小把戏三岁那会,趁她妈去上课,在教“春,春天的春”之当口,跟她小伙伴跑到小溪做水(玩水)去了,你泼我水,我浇你水,一脚踏空,掉了水,咕咕噜噜,呛了好几口水,小把戏命大,恰有大人经过,把她救了上来。没事是多美好的事,孩子他妈戴上眼镜,去了附近小竹林,制造了竹扫把,望小把戏屁股,抽一手,开一口:还去溪边吗?不去了;还去做水吗?不做了。小把戏长了记性,从此后,再也一个人不去溪边,小伙伴喊她,她也不去。
我读初三那回,三五同学相约,不去学堂读书,去了山塘捉青蛙阉猪,野猴子般爬树,爬树累了打扑克,中午饿了,竹片撬土偷红薯,枯木烧火烤红薯,兴高采烈,兴致昂扬。看到路上同学们纷纷回家,装模作样,装如读书郎放学。走到家门口,我娘如母老虎,横站在门槛外面,大事不好,晓得有顿“笋子炒肉”吃了,诚龙望其娘而旋走。我死逃跑,我娘死追,我跑田埂,跑了至少十条田埂,我娘追击十条田埂;我跑山路,跑了至少十条山路,我娘追杀我十条山路,我娘那劲头啊,纵使我跑到天涯海角,也要将我捉拿归案。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武姜(春秋时共叔段之母,特别溺爱共叔段,留下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其实还可总结一个成语:多行溺爱必毙子)。我有跑的实力,我娘有跑的耐力,结果在转弯处,我绊了一跤,摔了个狗啃屎,膝盖处顿时化作倾盆血。你血你且流,我竹我照打。我娘一把把我提起来,竹扫把飞如雨,望屁股溅落。痛得我呲牙咧嘴,喊爹叫娘——爹不在旁,千万不在旁,爹下手轻,也比娘重,叫甚娘啊,打我的就是娘。
我娘对我,一句开教,二句开骂,三句开打,小错开教,中错开教兼开骂,大错是开教开骂兼开打,被打得肉不绽皮见痕,我怎么就没想到跳立交桥呢?老家没立交桥,有稻草绳,可以自挂东南枝;没立交桥,有悬崖,可以一跳解千愁。最近有个新闻,上海一位17岁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老师召了孩子母亲去,母亲开车将孩子接回家,路上批评了孩子,孩子怒气冲天,破车而出,纵身一跃,跳了高架桥。十七岁华嘉年华,让人无比痛心,网上一个劲痛批其母。我不知道其母亲错哪里,老师将她召去,常情而言,是他孩子当有错,母亲配合老师教育,看来母亲是知书达理的。每次批评母亲对孩子的批评,貌似是对孩子悲悯,其实是对孩子自杀的鼓励:我错误,我自杀;我自杀,我得理;我自杀,全国人民都关注我,都指摘她。孩子自杀,不见批评,单见批评批评他的人,他就感觉所有理都在他这里,他就感觉所有人都站他一边,自杀有这效果啊,自杀也便传染开去。
好母爱个个一样,坏母爱各有各的不同。好母爱的公式是:母爱=票子+孔子+棍子,其占比当是5,4,1吧。票子不是给他票子,那可坏透了,票子说的是给他吃好,给他穿好,给他玩好(买七巧板智能玩具等),按我娘说法是,不冻了他,不饿了他,就是大爱了他;孔子说的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母之堕,教育是双面的,既包括正面鼓励,也包括反面批评,双面才是教育的两翼。推论,师爱公式是:师爱=孔子+棍子。师爱不给票子,师爱必须有孔子有棍子,其占比当是8,2吧,现在情形呢?如今师爱只能是10,0了,很少有老师敢批评学生,若是批评学生而使学生出问题,百分百都剑指老师。缺批评的家庭,害死孩子;缺批评的教育,害死祖国未来。
上海那位母亲,若说有错,或错在十七岁才开始批评孩子吧。孩子被宠爱爱惯了,一日受了批评,受了委屈,便走极端。三岁被挨打,一直被打到十三岁,我到十七岁,也处在叛逆期,还被我娘喋喋不休大骂小骂,顶嘴有可能,跳楼跳河跳跳高架桥,绝没此想。我七岁挨我娘骂,十七岁挨我娘骂,二十七挨我娘骂,三十七四十七还在挨我娘骂,没一次想要去跳崖,七岁不敢回话,十七二十七偶尔回嘴,三十七四十七,多是笑了——这么大年纪,还有娘在骂,不是苦事,是幸事。
前年,去了一趟绍兴,瞻仰了鲁迅纪念馆。与其他旅游地大不同,鲁馆大卖戒尺,这是寿镜吾老先生摆在讲桌上的戒尺吧,把鲁迅吓得不轻,把鲁迅吓得伟大了。其他任何纪念品我都没买,就花十元,买了一把戒尺。我孩子不用开打了,孩子的孩子一定会讨打的。戒尺暂藏书柜,过些年再藏诸门背后,不期望将他吓伟大,只希望:孩子是吓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