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杂草”带你年赚数千万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这种草,
  相信很多人都熟悉,
  农村的房间屋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大家习惯叫它“铁扫帚草”,
  可就是凭着这不起眼的杂草,
  河南省博爱县一对农村夫妇
  每年靠它赚4000万!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事情要从20年前说起……
  20年前,28岁的胡女士在外地打工,她注意到,建筑工地上和一些酒店里用的一种扫帚,既坚韧耐用还不像高粱扫把那样怕水掉籽。仔细观察之后她发现,“这不就是我们农村四处可见的杂草铁扫帚吗?”
  胡女士和丈夫胡朝柱算了一笔账:以每年10户30人平均消费1把扫帚的使用频率计算,老家郧西县城一百公里为半径统计常住人口5000万人,远的还有十堰市、武汉,甚至隔夹河而望的陕西,总需求量在2000万把以上。
  哪怕一把扫帚赚几角钱,那都藏着巨大财富啊!
 
  1999年,胡女士和丈夫果断回到郧西,收来一屋的铁扫帚原材料开始了创业之旅。
  “他主外,我主内。”胡女士和丈夫分工明确,丈夫胡朝柱在外跑销路,胡女士就在家里扎扫帚。
  每天,天不亮,胡女士就要起来扎扫帚;晚上,万家灯火,她还坐着扎扫帚。
铁扫帚梗条枯硬,没有工具,胡女士只能沿用最传统的方法,全靠腰部的力量勒紧一根根扫帚条,再逐一打结绑好。扫帚讲质量,胡女士丝毫不敢马虎,一天只能绑几十把。每天忙完,她的手掌被勒得一片通红,腰部酸疼不已,长年累月便患了腰间盘突出和脊柱炎。
  胡朝柱则一根扁担走遍郧西县城大街小巷。碰到一家杂货店就去谈试销,学校、环卫城管、建筑工地……只要能想到的机构,都成了重点攻克对象。
  “刚开始,一天能卖十几把。半年后,一天能卖50多把。一年后,一天能卖100多把。”渐渐地,胡女士的扫帚竟不经意间占领了郧西过半市场。
  扩大规模从县城卖到国外
  9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的仓库,这只是合作社总部所在地。在博爱县外的郧西县另外14个乡镇、41个行政村(合作社),种植面积达28380亩。在景阳、关防等偏远乡镇还建立了扫帚扶贫加工车间。2019年销售额已达4000万元。
  作为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事业达到如今的规模是当初还是打工妹的胡女士万万没想到的。
  如今,扫帚销售区域也扩大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就在上个月,合作社还在新四板敲响了上市金钟。
  胡女士展示了她新开发的宝贝。记者看到,风铃、高粱秆画、痒痒挠、锅刷、床扫等工艺品不仅富有民族特色且兼具实用性。
  
  “今年万圣节,我们的魔法扫帚还卖到了欧美国家。”胡女士说。
  发动村民种植铁扫帚
  供不应求,如何更快生产?结合自己扎扫帚的经验,胡女士和丈夫从工具上下功夫,利用杠杆原理,自制了扎扫帚铁器,改善扎扫帚手艺,速度大幅提升,人也更轻松省力。
  20年前的初春,胡女士在村里率先试着种下十几亩铁扫帚。当年,她收成了1万多斤毛料,“一亩田产出1000斤左右,有些人管理好就产出多些,不除草不管理自然收获少。一斤的毛料做成产品只有7两,1亩地平均可以做800把扫帚,头一年做了一两万把扫帚。”除去开支,当年净赚近大几万元。
  她从湖南引进铁扫帚良种,免费为村民提供铁扫帚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服务,生产的扫帚一律按保护价收购。自此,以黄土梁村为中心,观音、土门、河夹、涧池等周边多个乡镇村民开始尝试种植铁扫帚,连片种植规模达2000亩;后来扩种到土门、河夹、涧池、安家等多个乡镇。
 
  “放在家里不怕卖不出去吗?”看着屋前码得挡住窗户的枯干材料,记者有点疑虑。
  “不怕。我们跟合作社签订有合同,一斤两元保底收购。” 今年58岁的博爱县黄土梁村村民陈广富说。“以前,家里3亩地种的全是麦子和玉米,一年收入千把元。自从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的租金是1500元,我在厂里扎扫帚,每个月还能领到2000元工资。如果合作社效益好了,每个月还有奖金呢!”陈广富负责铁扫帚基地的播种、施肥、收割、扎制等工作。
 

公司名称: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3513814003
微信:13513814003
邮箱:server@myeja.cn
地址:焦作市扫帚工业园
版权所有: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10372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