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一把小扫把富了一个村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一层长一层短,中间还得绑一层。扎扫把也很讲究的,以前扎扫把是为了家用,现在是我们过上小康生活的‘摇钱树’。”11月25日,库车市比西巴格乡林场村农民依米提·吐尔地高兴地说。
  林场村地处比西巴格乡北部,人多地少。库车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80%的村民因生产生活需要,有捆扎扫把、编制篮子的手艺。村里虽有库尔坎木扫把合作社,但因生产规模小,自产自销,导致村民空有扎扫把的手艺,却一直无“用武之地”。
  工作队发现村里高粱秆、芨芨草等扎扫把的原料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便结合地理环境优势,依托库尔坎木扫把合作社,充分发挥村民手艺特长,优化运行方式,形成“合作社+村民+订单”的模式,动员更多有传统手艺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形成捆、缠、编、抓、扎、售为一体的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的产业,带领村民用扫把“扎”出一条增收路。
  43岁的艾力·艾山扎扫把20多年了,他扎的扫把结实又漂亮,村里很多人都跟他学过手艺。但是他家里生活并不富裕,2个孩子都在上学,靠他打零工为生,收入少而且不稳定。2019年,工作队得知他20多岁时就跟着父亲学过扎扫把后,便动员他加入合作社。现在一家人都利用闲暇时间扎扫把,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库尔坎木扫把合作社,艾力·艾山和妻子手脚配合,只用几分钟时间,就用高粱秆扎好了一把扫把。“我俩农闲时每天工作5个小时,一天能扎30把扫把,一把净赚5元,一个月下来就是4000多元。加上家里养的牛羊和地里种的蔬菜水果,年收入超过5万元。能过上现在的生活,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艾力·艾山说。
  起初,村民扎扫把的技术水平不一、外形规格参差不齐,导致扎出的扫把没有统一的“样板”,影响扫把批量销售。工作队请来3位经验丰富的扎扫把能手当老师,对村民开展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对每道工序都作了详细规范和要求。
  此外,工作队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合作社的扫把走向更大的市场,一方面利用村里的电商平台,在平台上面向全国进行销售;另一方面到周边县(市)超市、巴扎进行推广宣传,实现“订单式”收购。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今年林场村外销红柳篮筐、水果盘、储物桶、装饰品3000余件,销售额12万余元;累计销售扫把9000余把,销售额15万元。
  如今,村里60户村民加入扫把合作社,加上在家里零散加工扫把的村民,从事扎扫把行业的村民达到300多人,林场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扫把村”,小小扫把“扎”出了村民的新生活。

公司名称: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3513814003
微信:13513814003
邮箱:server@myeja.cn
地址:焦作市扫帚工业园
版权所有: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10372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