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把村”:村民扎扫把“扎”出和田大市场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次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村民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第一书记想尽办法。
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第一书记想出的妙招是办扫把厂,因为这里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大,扫把需求市场广阔。
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扎出来的扫把。
12月中旬,记者来到乌尊艾日克村扫把厂看到,厂房中间码着一大堆原料,有四五十位村民正在扎扫把,女的扎高粱扫把,男的扎竹子扫把,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
扎高粱扫把工序复杂,村民每扎一把高粱扫把收入5元,竹子扫把扎起来简单,村民每扎一把竹子扫把收入3元。
布麦热耶姆·麦麦提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5口人,3.5亩耕地,地里种的全部是核桃,一年收入大约8000元左右,显然,仅靠种核桃无法脱贫。
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村民努尔曼·买合木提在扎扫把,她是村里的扎扫把能手。
2018年年底村里办起扫把厂后,布麦热耶姆立即报名来扫把厂工作,现在布麦热耶姆扎扫把每月收入有1500-2000元,再加上丈夫在附近市场里干个体,家庭年收入现在达到4万元,小日子也慢慢殷实起来。
努尔曼·买合木提是扎扫把的能手,夏季平均每天可扎30-35把,冬天每天可扎20-25把,平均月收入达4000元,再加上丈夫在附近市场卖菜,家庭年收入达到六七万元。
记者从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人民政府了解到,扫把厂已带动97位村民就业,其中66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乌尊艾日克村人均耕地不足0.5亩,是典型的贫困村。自治区信访局下派的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后,通过组建扫把厂来助力村民依靠产业脱贫。”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党委书记蒋鸿波说。
2018年初,自治区信访局副局长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来到乌尊艾日克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调研了解到,此前很多村民在为抗震安居房编草席,每月收入有800-1200元,现在随着周边抗震安居房建设的完成,大家收入越来越少,村民脱贫存在“等靠要”思想。
为此,吾肉孜阿力想尽办法。春天和田地区风沙大、土多,初来乍到的吾肉孜阿力在经历风沙的不适中,也想出一个脱贫思路:这里沙尘天气多、土大,做扫把市场不错,而且村民有草席编织经验,转型做扫把应该不难。
当吾肉孜阿力把计划筹资开办扫把厂的想法告诉村民时,大家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有风险搞不成,存在畏惧心理。老党员麦麦提明·阿克第一个站出来说:“还没有干怎么知道搞不成?”麦麦提明支持吾肉孜阿力,帮着动员村民。
为起到带头作用,吾肉孜阿力甚至自掏腰包,从工资卡里取出5万元来垫资,“如果扫把厂赔了,这5万块钱我就不要了,如果将来挣钱了,把本钱还给我,一分钱利息都不要!”他说。
就这样,陆续筹集到20万元资金,2018年11月扫把厂建成并开工。
村民布麦热耶姆·麦麦提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扎扫把每月收入达到1500-2000元。
做扫把的高粱秆,从贵州采购来,由于第一批采购来的高粱秆穗头短、质量不太好,再加上村民做扫把的工艺不过关,扫把厂只能将高粱秆原料粉碎喂牛喂羊。
扫把厂的职工私下议论能不能拿上工资,带头人麦麦提明也开始失去信心。吾肉孜阿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通过网络结识了在东北开办扫把厂十余年的老同志王德贵,他成了扫把厂的“贵人”,不但帮助购买了一大车较好的高粱秆,并且发来扎扫把的视频传授工艺,让村民跟着视频学扎扫把,在学的过程中吾肉孜阿力又发明了一种机械捆扎机,使用这种工具扎扫把时,借助脚的蹬劲以及身子稍微向后仰的力,手里扎扫把的尼龙绳自然就拉紧了,不像以前那么费力。
扫把做出来了,吾肉孜阿力带着销售人员挨个跑市场,将批发价格跟其他地区保持一致,再加上质量过硬,很快乌尊艾日克村扎出来的扫把占领了和田市场,目前日产扫把四五百把供不应求。
蒋鸿波介绍,今年乌尊艾日克村已实验种高粱获得成功,明年准备在全乡推广种植庭院高粱,保障60%-70%做扫把的原料由本地供应,为扫把厂节省成本的同时,产出的高粱籽还可以喂鸽子,乡里还计划在乌尊艾日克村的麦芽糖浆加工厂做高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