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小扫把做成了脱贫大产业
主营:环卫扫帚,木杆扫帚,竹竿扫帚,毛毛扫帚 联系人:李经理 销售电话:13513814003 浏览
次
他将小扫把做成了脱贫大产业
今年55岁的张家秋是袁州区天台镇上坊村人。8年前,他在外地打工时遭遇意外,全身90%的面积被烧伤,导致二级伤残,双手功能受损,双脚严重变形,右眼烧伤不能见强光。
张家秋卧床三年,为了治疗,家里欠下10多万元债务,生活陷入了困难。张家秋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好在有妻子的悉心照顾和当地政府、好心人的帮助鼓励,他才逐渐找回了活下去的信心。
2014年,张家秋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下半年,病情好转的他便开始寻找发展商机。一天,他拄着拐杖在村头进行康复训练时,遇到一位前来收购棕丝的湖南客商,得知客商要把棕丝运回去做扫把,他看到了机会:“既然原材料都是本地的,人家能做,我何不试试,起码能赚点养家糊口的钱。”
张家秋和客商约定,下次来时带一把做好的扫把给他。半个月后,客商如期而至,带来了他要的扫把。拿到样品后,张家秋就开始模仿制作。在他看来,扫把制作很简单。但将扫把拆开后,他才发现自己怎么也扎不回原来的样子。
为了学习扫把制作技术,张家秋拄着拐杖辗转多地,甚至去湖南找了那家扫把厂的客商。经过不断摸索、虚心求教,他终于学会制作棕丝扫把、竹枝扫把、布条扫把等各种扫把,还带领乡亲们一起扎扫把。在袁州区残联的帮助下,他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扫把加工厂。帮扶干部还带着张家秋去各中小学、环卫部门等单位上门推销扫把。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家秋接到的第一笔生意是1000把扫把。此后,他渐渐有了名气,扫把的销量也越来越好。2016年,扫把厂销售了2万把扫把,收入达7万多元。当年张家秋家顺利脱贫。
经过几年发展,张家秋的扫把产业越做越大,他就把生产车间搬到毛竹资源更丰富的南庙镇南庙村,跟他一起过来的还有6个老员工,其中5个是残疾人。后来,他又请了20多个工人,其中一半都是贫困户和残疾人。
如今,这些由贫困户、残疾人生产的扫把在宜春市大街小巷、中小学校随处可见,甚至销往南昌、上饶等地。2019年,扫把厂销售收入近50万元。这一年,张家秋家被评为全市脱贫示范户,他的扫把厂也被评为残疾人加工业阳光助残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那些帮助我的人,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我要靠自己的双手继续奋斗,把小扫把做成大产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张家秋信心满满地说。